國立臺灣大學醫學圖書館
☰
  • 回首頁
  • 網站地圖
  • English
  • 常見問題
  • 學校教職員
  • 醫院職員
  • 學生
  • 校友
  • 訪客
  • envelope-for-email=link
  • 館藏資源
    • 查館藏
    • 醫圖新進館藏
    • 休閒書刊
    • 醫學人文圖書
    • 主題館藏
      • 核心館藏
      • 教師指定參考書
    • 臺灣近代醫療文物資料庫
  • 電子資源
    • 電子期刊
    • 資料庫
    • 電子資源App專區
      • APP一覽表
      • APP使用指引
    • EndNote
    • 校外連線設定
    • 無線上網設定
    • 網路資源
      • 實證醫學網路資源
      • 時事網路資源
    • 醫院同仁如何申請學校Email
  • 讀者服務
    • 查詢個人借閱紀錄
    • 閱覽服務
      • 入館證件
      • 申辦臺大醫圖借閱證
      • 借還書 / 續借 / 預約
      • 逾期還書
      • 圖書遺失 / 損壞賠償
      • 視聽資料閱覽服務
      • 讀者違規處理辦法
      • 閉架資料調閱
    • 取得期刊文獻
      • 期刊服務
      • 校內期刊代印
      • 校外人士文獻傳遞服務
    • 館際合作
      • 館際合作基本說明
      • 期刊文獻快遞服務(JADE)
      • 全國文獻傳遞服務系統
      • 館際合作借書證服務
      • 三校借書一卡通用
      • 臺大 - 北榮文獻代印服務
    • 校內圖書代借
      • 校內圖書代借
      • 分院及癌醫校內圖書代借
    • 圖書推薦服務
    • 參考諮詢
    • 學習共享空間
      • iSpace 空間管理系統
      • 使用規則
      • 陽光角落
      • 開放討論區
      • 討論室
      • 會議室
      • 視聽展示區
      • 樂活室
      • 影音欣賞室
      • 簡報練習室
      • 資訊E檢區
      • 數位教學室
      • 創客學習區
      • 設備借用服務
      • 校外借用申請
    • 研究小間借用
    • 表單下載
    • 學位論文繳交及離校 / 離職
    • 影印/列印/大圖輸出
    • 失物招領
  • 推廣活動
    • 熱門活動
    • 圖書館利用講習
      • 利用講習說明
      • 講習課程報名
      • 講義下載
    • 數位學習
    • 師長推薦圖書
    • 中時開卷好書
    • 醫學人文活動回顧
      • 醫學人文講座
      • 醫學人文電影欣賞座談
    • 臺大演講網
  • 教研服務
    • 學科服務
      • 服務項目
      • 學科館員
    • Open Access 期刊投稿
    • 投稿須知
    • 論文發表榮譽榜
    • 圖書採購與推薦
      • 科系/研究計畫用書
      • 圖書閱選
      • 教師指定參考資料推薦
    • 臺大學術典藏
    • 視聽資料借用
    • 校內圖書代借.校內期刊代印
      • 校內圖書代借
      • 校內期刊代印
      • 分院校內圖書代借
    • 館際合作
    • 新進教師服務說明
  • 關於本館
    • 開放時間 / 休館公告
    • 本館介紹
      • 本館簡介
      • 組織職掌
      • 業務窗口
      • 樓層配置
      • 空間改造
      • 業務統計資料
    • 捐款與招募
      • 希望工程
      • 捐款
      • 書刊捐贈
      • 行銷文宣
    • 規章辦法
    • 公共服務
    • 出版品
    • 紀念品
      • 文具類
      • 背包/提袋類
      • 服飾類
      • 醫事袍熊
      • 馬克杯
      • 販售地點
    • 消息總覽
    • 館員專區
    • 交通位置
      • 交通位置
      • 中山南路進入指引
  • 館藏資源
    • 查館藏
    • 醫圖新進館藏
    • 休閒書刊
    • 醫學人文圖書
    • 主題館藏
      • 核心館藏
      • 教師指定參考書
    • 臺灣近代醫療文物資料庫
  • 電子資源
    • 電子期刊
    • 資料庫
    • 電子資源App專區
      • APP一覽表
      • APP使用指引
    • EndNote
    • 校外連線設定
    • 無線上網設定
    • 網路資源
      • 實證醫學網路資源
      • 時事網路資源
    • 醫院同仁如何申請學校Email
  • 讀者服務
    • 查詢個人借閱紀錄
    • 閱覽服務
      • 入館證件
      • 申辦臺大醫圖借閱證
      • 借還書 / 續借 / 預約
      • 逾期還書
      • 圖書遺失 / 損壞賠償
      • 視聽資料閱覽服務
      • 讀者違規處理辦法
      • 閉架資料調閱
    • 取得期刊文獻
      • 期刊服務
      • 校內期刊代印
      • 校外人士文獻傳遞服務
    • 館際合作
      • 館際合作基本說明
      • 期刊文獻快遞服務(JADE)
      • 全國文獻傳遞服務系統
      • 館際合作借書證服務
      • 三校借書一卡通用
      • 臺大 - 北榮文獻代印服務
    • 校內圖書代借
      • 校內圖書代借
      • 分院及癌醫校內圖書代借
    • 圖書推薦服務
    • 參考諮詢
    • 學習共享空間
      • iSpace 空間管理系統
      • 使用規則
      • 陽光角落
      • 開放討論區
      • 討論室
      • 會議室
      • 視聽展示區
      • 樂活室
      • 影音欣賞室
      • 簡報練習室
      • 資訊E檢區
      • 數位教學室
      • 創客學習區
      • 設備借用服務
      • 校外借用申請
    • 研究小間借用
    • 表單下載
    • 學位論文繳交及離校 / 離職
    • 影印/列印/大圖輸出
    • 失物招領
  • 推廣活動
    • 熱門活動
    • 圖書館利用講習
      • 利用講習說明
      • 講習課程報名
      • 講義下載
    • 數位學習
    • 師長推薦圖書
    • 中時開卷好書
    • 醫學人文活動回顧
      • 醫學人文講座
      • 醫學人文電影欣賞座談
    • 臺大演講網
  • 教研服務
    • 學科服務
      • 服務項目
      • 學科館員
    • Open Access 期刊投稿
    • 投稿須知
    • 論文發表榮譽榜
    • 圖書採購與推薦
      • 科系/研究計畫用書
      • 圖書閱選
      • 教師指定參考資料推薦
    • 臺大學術典藏
    • 視聽資料借用
    • 校內圖書代借.校內期刊代印
      • 校內圖書代借
      • 校內期刊代印
      • 分院校內圖書代借
    • 館際合作
    • 新進教師服務說明
  • 關於本館
    • 開放時間 / 休館公告
    • 本館介紹
      • 本館簡介
      • 組織職掌
      • 業務窗口
      • 樓層配置
      • 空間改造
      • 業務統計資料
    • 捐款與招募
      • 希望工程
      • 捐款
      • 書刊捐贈
      • 行銷文宣
    • 規章辦法
    • 公共服務
    • 出版品
    • 紀念品
      • 文具類
      • 背包/提袋類
      • 服飾類
      • 醫事袍熊
      • 馬克杯
      • 販售地點
    • 消息總覽
    • 館員專區
    • 交通位置
      • 交通位置
      • 中山南路進入指引

首頁 > 推廣活動 > 師長推薦圖書 > 關懷愛滋∼尊重與照護

推廣活動
  • 熱門活動
  • 圖書館利用講習
  • 數位學習
  • 師長推薦圖書
  • 中時開卷好書
  • 醫學人文活動回顧
  • 臺大演講網
關懷愛滋∼尊重與照護
推薦老師:護理學系黃璉華老師

        數以千萬計愛滋感染者與我們共同生活著,在醫學突飛猛進下,已有效控制愛滋疾病的進展,讓感染者過著健康穩定的生活。然而,在身負傳染性疾病同時,他們遭受社會歧視與排斥的事件時有所聞。 12 月 1 日世界愛滋日來臨,讓我們在醫學進步的帶領下,以不同的方式走進愛滋感染者的生活與內心世界,看看他們的生命故事 !

推薦書單 >> 按書名字母筆劃順序排列,歡迎讀者借閱

您可以透過搜尋框搜尋 (至少2個字以上)。

編號 書名 /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索書號 適用等級 摘要
1 AIDS/HIV infection : a reference guide for nursing professionals / [edited by] Jacquelyn H. Flaskerud Saunders 1989 WY153.5 A28832 1989 Basic bookpic AIDS / HIV infection in an individual and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which nurses and nursing care play a vital role. This text grew out of a need among nurses for information about AIDS and HIV infection.The content of the book is based on a national survery of nurses in which they identified (1) their needs for information about AIDS/HIV infection (2) the groups to which they were providing counseling,education,and referrals for AIDS/HIV infection,and (3)the resources they used or perferred to use to gain knowledge of AIDS/HIV infection. The boo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spectrum of HIV infection to assist the nurse in clinical practice,whether that practice be in primary,secondary or terriary prevention of HIV infection. It serves,as well as an in-deph text for students learning the practice of nursing of specializing in a nursing clinical area.
2 Avant que j'oublie [videorecording] = Before I forget(被世界遺忘前) / un film ecrit et realise par Jacques Nolot ; produit par Pauline Duhault ; une production Elia Films ; avec la participation of Centre National de la Cinematographie Strand Releasing Home Video 2008 (VV) PN1995.9.H55 B44674 2008 Basic bookpic Pierre is increasingly unable to cope with his loneliness. He stays holed up at home, the only place where he suffers less. He has writer's block and he waits for inspiration. One day, he pulls himself together to attend a lunch appointment but his friend does not show up. Soon after, he learns of his sudden death. Pierre falls apart and withdraws. Finally, he is able to pull himself together to see people again. And with the help of a gigolo, he is able to live out his fantasies.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3 A guide to the clinical care of women with HIV / edited by Jean Anderson. U.S. Dep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2000 WC503.6 G946 2000 Basic bookpic Addresses the primary care needs unique to women with HIV infection in developed nations, especially the U.S. Chapters cover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HIV infection in women,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prevention of HIV, primary medical care, adherence to HIV therapies, gynecologic problems, HIV and reproduction, psych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iderations, psychiatric issues, substance abuse, adolescents, palliative and end-of-life care,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pharmacologic considerations in HIV-infected pregnant patients. Also included are resources relating to clinical care, trial and research, consumer and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adherence, adolescents, psychosocial and palliative care, substance abuse, prevention,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and an index.
4 HIV nursing and symptom management / edited by Mary Ropka, Ann Williams Jones and Bartlett 1998 WY153.5 H676 1998 Basic bookpic Reviewer:Maisie Kashka, PhD(Texas Woman's University) Description:This book is an addition to the literature on HIV/AIDS worth recommending to those who care for such clients. Purpose:Beginning wit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HIV pathogenesis, this book touches on every aspect of HIV infection and concludes with a description of HIV in specific cohort groups such as women, children, and those communities particularly at risk. Audience:The editors' aim is to help nurses and others to provide care across the HIV spectrum and, with some exceptions, their purpose is achieved. Features:The strength of this book lies in the currency of the research cited and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content. It is oriented toward phys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disease. A weakness lies in the dearth of attention given to nursing concepts and nursing references. For example, the concept of uncertainty might have been a helpful addition. As with all edited books, some chapters are stronger than others. Further, the format is not always consistent between chapters. The patient and caregiver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some chapters is excellent and all chapters would have been stronger had this information been included throughout. Assessment:Some content was excellent. The first chapter on HIV pathogenesis is one of the best to be found in any text. This book will be a helpful addition to the clinician's library on HIV. Although some of the content is persented at a fairly high level, nurses will find it a useful reference. The patient and lay caregiver information provided will be helpful to those who give day-to-day support and care.
5 HIV prevention :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 edited by Kenneth H. Mayer and Hank F. Pizer Academic 2009 WC503.6 H67593 2009 Basic bookpic HIV/AIDS continues to be the pandemic of our times. It is estimated that 36 to 45 million people including 2-3 million children already are infected worldwide and an additional 4-7 million more are infected each year.   There has not been a comprehensive medically based AIDS prevention book published in the last five years. Since that time many new program interventions have been tried and much has been learned through evidence-based research. HIV Prevention will place special focus on the array of interventions that have been proven effective through rigorous study. If there is one theme that has been learned to date it is that there is no one-size-fits-all prevention approach that will work in all the geographic, demographic and socio-cultural environments impacted by the worldwide AIDS pandemic. ‧ Discusses all aspects of AIDS prevention, from epidemiology, molecular immunology and virology to the principles of broad-based public health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 Special focus on the array of interventions that have been proven effective through rigorous study ‧ Identifies new trends in HIV/AID epidemiology and their impact on creating and implementing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 Incorporates virology, biology, infectious diseases, vaccinology, microbicides and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to AIDS prevention
6 People with AIDS / photographs by Nicholas Nixon ; texts by Bebe Nixon D.R. Godine 1991 WC503 N736p 1991 Basic bookpic This extraordinary book is about fifteen people with AIDS. It is about bravery and cowardice, style and weakness, honesty and self-deception, humor and bitterness. It is about the endless patience with the banality of this world, and about the rage that accrues as precious time slips away.   Nicholas Nixon's straightforward and uncontrived photographs combine with Bebe Nixon's faithful rendering of a myriad of conversations and letters, to make this a difficult and yet eminently important work. This book is a description of a single event, the onslaught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how it affected fifteen individuals, their families, and their friends. Each person in the book volunteered to work with the Nixons, and as the nature of the photographs and text make clear, the bonds that developed were powerful and intimate. A testament to a terrible cultural and physical phenomenon, this book is also a rare look at humanity as it faces the struggle of life and death.
7 Reaching out, scaling up : eight case studies of home and community care for and by people with HIV/AIDS UNAIDS 2001 WY153.5 R281 2001 Basic bookpic The theme of this report reflects a concern tha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past few years. All too often, good local-level responses to HIV/AIDS-best practices, in other words-have remained local and small-scale. The many lessons learned have not been translated into bigger projects or wider coverage. This report focuses, therefore, on projects and programmes that have been able to scale up or reach out and, in doing so, have brought an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to people living with or affected by HIV/AIDS.
8 父親的衣櫃 = Alt om min far = All about my father / Even Benestad導演; Bjorn Eivind Aarskog製片 銘華國際企業 2006 (VV) 987.83 8002-1 Basic bookpic   這是一部兒子記錄變裝父親的電影,在私密中透露溫柔、幽默和諷剌。挪威鄉下一位受人尊敬的醫生,堅持他是女人,即使他要在保守的社區成為遭議論的人物。導演透過早先八釐米攝影機拍下的家庭活動畫面,與之後追蹤父親的訪談,呈現出他和父親的關係,以及父親為了特立獨行,要付出的代價。「我相信我家並非唯一碰到這種情形的」,但是克服各種內心衝突之後,他願意分享此經驗,讓觀眾進入一般人並不熟悉或是理解的世界。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9 永不遺忘的美麗 = Yesterday / Darrell James Roodt編劇.導演; Anant Singh, Helena Spring製片 葳勝國際 2006 (VV) 987.83 0047 Basic bookpic    女主角昨天生活在南非祖魯蘭一個遙遠的村莊。她在那的生活並不容易:物資缺乏也沒有現代的便利設備,並且她的丈夫去很遠的約翰尼斯堡當礦工。但她擁有晴朗的大自然和給她極大喜悅的七歲女兒美麗。使昨天在飄搖的生活下獲得平衡。但突然間她被診斷出得到愛滋病,必須去遠處治療她的病症。美麗是她的生活重心並將於一年後入學。而昨天卻從未有機會去學校唸書,因此她立了一個心願—希望在美麗入學的第一天,她能與所有其他的母親在一起,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    被喻為南非電影工業一大轉折點的「永不遺忘的美麗」,不僅是首支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南非電影,同時是第一支以祖魯語發音的影片,該片導演詹姆斯路德高興的表示,能夠被奧斯卡提名感到無比光榮。而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得知本片入圍奧斯卡後,讚許所有拍片人員取得的不凡成就。並表示在對抗愛滋病的鬥爭中,實在需要這類故事題材說出人類面臨愛滋病的挑戰和悲劇,更要為人們帶來希望。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10 地久天長 = Forever and ever / 杜國威編劇.導演; 高志森製片 群體工作室 2006 (VV) 987.83 4467 Basic bookpic    《地久天長》是取材香港真人真事的感人故事﹐描述青年男作家子鶩(1973~1996 )短短的一生。小富患有先天性血友病﹐身體不能承受絲毫損傷,生命隨時有危險。但他依然愛跑愛跳,每次受傷,他都要到醫院治療,逐漸成為醫院「常客」!而在他身旁的媽媽李慧珍(張艾嘉飾)早已學會擔當醫生的角色,替小富注射,每次的治療,都彷彿令他徘徊生死邊緣,母子二人一同經歷病魔煎熬。小富最後總算長大成人,一切恍似順利,小富相當發奮上進﹐成功考入大學﹐直至一天醫院來電,告知他部分血凝素已遭愛滋病毒感染……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11 希望陪妳長大 : 一個愛滋爸爸的心願 / 鄭鴻作 心靈工坊文化 2001 782.887 8737 Basic bookpic This extraordinary book is about fifteen people with AIDS. It is about bravery and cowardice, style and weakness, honesty and self-deception, humor and bitterness. It is about the endless patience with the banality of this world, and about the rage that accrues as precious time slips away.   Nicholas Nixon's straightforward and uncontrived photographs combine with Bebe Nixon's faithful rendering of a myriad of conversations and letters, to make this a difficult and yet eminently important work. This book is a description of a single event, the onslaught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how it affected fifteen individuals, their families, and their friends. Each person in the book volunteered to work with the Nixons, and as the nature of the photographs and text make clear, the bonds that developed were powerful and intimate. A testament to a terrible cultural and physical phenomenon, this book is also a rare look at humanity as it faces the struggle of life and death.
12 我的愛滋朋友 = My friend with AIDS / 大罟國際公司製作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2004 (VD) 415.6 2322 Basic bookpic   本片以紀錄片拍攝方式呈現愛滋感染者生活紀錄及心情感言。   九孔,感染愛滋病毒七年,用藥不太乖, 但免疫指數一直維持的不錯,個性活潑愛現。   小業,今年初因治療眼疾檢驗出感染愛滋,父親不讓他回家,現在住在楊姊關愛之家。   小眉,因骨盆腔發炎,驗出愛滋,年初丈夫過世後,每天得吃四顆安眠藥才能入眠。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13 為巴比祈禱 = Players for Bobby / Katie Ford編劇; Russell Mulcahy導演; Damian Ganczewski製作 天馬行空數位 2010 (VV) 987.83 3124-3 Basic bookpic    在眾人眼中幸福美滿的家庭,巴比是最受寵愛的兒子,他擁有著全家人的愛與期待,但這一切在他向家人坦承自己是同性戀後就改變了。巴比的母親瑪麗葛瑞斯是虔誠的教徒,她認為巴比只是生病,同性戀是可以被治好的;她也深信同性戀是絕不被容許的。於是透過各種管道,想盡辦法要治好巴比的「病」。身陷在教會、家庭及同儕壓力下的巴比,最後選擇了用死亡作為對母親的抗議,結束生命作為最後的妥協。而當巴比死後,他的母親才終於了解巴比當初想傳達給她的心情,懊悔與淚水也喚不回逝去的生命。    瑪麗開始接觸與她類似的個案家庭,並接受各方的建言與不同的觀念,為了巴比,她決定帶著全家投入同志運動,希望藉由巴比的犧牲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家庭。瑪麗的挺身而出,為許多家庭與同志青少年發聲,她希望巴比的死亡不是悲劇,而是每個家庭幸福的延續。   瑪麗葛瑞斯為同志人權所作的努力,讓她成為當代最有名的人權鬥士之一。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14 借來的時間 : 愛滋追思錄 / 保羅.莫奈(Paul Monette)著; 楊月蓀譯 允晨文化 2008 415.238 4470 Basic bookpic   保羅與羅杰是一對同性戀人。有共同愛好,文學與藝術,是一對理想的同志伴侶,兩人盡情享受美好人生。可好景不常,八○年代初,羅杰罹患愛滋病,一年半後身亡,保羅.莫奈這本《借來的時間》便是記載他的愛人羅杰患病十八個多月兩人生死與共,抵抗愛滋的回憶錄。保羅與羅杰的故事,是瘟疫中見真情最動人的見證。此書一九八八年出版,即刻引起鉅大迴響,獲得「筆匯」非小說類文學獎。 這是美國第一本個人經歷愛滋風暴的紀實錄,也成為愛滋文學的經典之作。 本書特色    第一本最早記錄抵抗愛滋病的書。愛滋病是一般人最不敢面對及觸碰的疾病之一,對全人類的建康更是威脅,但透過這本回憶錄,可以深入瞭解愛滋對病人的影嚮與折磨。同時對罹患愛滋病友們的觀感也會大大改變,甚至伸手援助。作者的筆觸感人令人落淚。一九八八年獲得美國「筆匯」非小說類文學獎。
15 特定團體愛滋病防治政策建言會議報告書 / 國家衛生研究院編著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2006 415.6 2436 Basic bookpic    本「政策建言會議報告書」將章節分為:「青少年愛滋防治篇」、「婦女愛滋防治篇」、「同性戀愛滋防治篇」、「性工作者愛滋防治篇」、「毒癮者愛滋防治篇」、「感染者愛滋防治篇」等;其中「婦女組」又分為一般婦女篇以及外籍新娘等二篇。    各篇再分為前言、背景問題分析、因應策略、結論建議和相關配合部會等五部分進行論述。    「撰寫本政策建言會議報告書」目標: (1) 希望瞭解特定團體,包括:青少年(一般生及中輟生)、同性戀、性工作者、外籍新娘、懷孕婦女、毒癮者,以及愛滋病感染者對愛滋病防治的需求與想法。 (2) 整理特定團體對愛滋病防治政策的想法,成為現代愛滋病防治政策之建言,提供中央、地方的衛生機構參考。 (3) 培育未來特定團體愛滋病防治工作之人才。 (4) 以特定團體的想法出發,發展出更適合特定團體的愛滋病防治計畫。 (5) 針對愛滋病防治特定團體施行行為改造運動。
16 探索愛滋病系列. [1]. , 正視愛滋病 = AIDS. [1]. , Answers and breakthroughs"Changing faces" / Vantage Point Productions製作 協和國際多媒體 2006 (VV) 415.6 5742 [disc1] Basic bookpic    愛滋病在美國是相當嚴重的傳染疾病,每年新增四萬感染者是無法讓人接受的數據。愛滋病毒也正迅速散播到新的族群中,現在愛滋病的目標是年輕人、有色人種以及婦女,其所影響的層面已經變得非常多樣化,它早已不再只屬於「白人男同性戀者」的疾病了!本系列節目將帶您探索這個被視為”世紀黑死病”的致命疾病。   愛滋病毒-HIV的傳染途徑主要來自不安全的性行為、以及注射毒品時共用針頭,若以感染人數來看,新感染者多為年輕人、貧民、少數族群、婦女、以及被伴侶感染的異性戀者,這些人也正好是較不能避免愛滋病毒傳染途徑的一群,由此也突顯了當代性教育的不足。節目中將請到愛滋感染者現身說法,告訴大家他們的真實故事,以警惕世人別再犯和他們相同的錯誤,此外,專家學者也會在影片中倡導「預防勝於治療」 的重要觀念以及實際的作法。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17 被遺忘的天使 = All the invisible children / Chiara Tilesi原創; Maria Grazia Cucinotta, Chiara Tilesi, Stefano Veneruso製片 中藝國際影視 2007 (VV) 987.83 3430-2 Basic bookpic   《被遺忘的天使》是部由義大利外交部發起、為贊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世界糧食組織」所拍攝的電影。全片由多位名導演拍出的七支短片組成,分別描寫了世界上許多不為人知的角落、那些被遺忘的小天使們的故事。這些孩子或者遭到不人道的剝削虐待,或者被迫作賊、靠拾荒維生…,甚至還有人被送上戰場,過著慘無人道的生活。   這些被人遺忘的天使,散佈在全世界各地:布魯克林、布吉納法索、北京、舊金山、貝爾格勒和那不勒斯貧民區等。這項義舉贏得了八位知名的國際大導演共襄盛舉,為這些被遺忘的天使們,拍攝了七部感動人心的佳片。他們包括:香港導演吳宇森,美國導演史派克李、雷利與裘丹史考特父女、卡提亞蘭德,法國籍的阿爾及利亞導演梅狄夏夫,塞爾維亞的波士尼亞回教徒導演艾米爾庫斯杜力卡,和史蒂芬諾魯索等。透過這些精銳導演的掌鏡,《被遺忘的天使》希望能喚起全世界人們的感動和愛心,更關懷我們的孩子們。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18 尋找第一個愛滋病毒 / Jaap Goudsmit作; 洪蘭譯 遠流 2000 415.6 4024-1 Basic bookpic    自1980年代初,美國出現第一宗愛滋病例,AIDS就如燎火般蔓延全球,致人於死,成為世紀末駭人聽聞的黑死病,科學研究者一方面歸到AIDS的病原體,HIV的探索,這個病毒來自何處?為什麼會成為流行病,致人於死?本書作者,Jaap Goudsmit從事愛滋病的研究已長達二十五年,為世界頂尖的AIDS科學家之一,他以個人的研究經驗為經緯,抽絲部繭,推演出HIV源自猿猴的SIV, SIV又來自貓科動物(貓、獅子、豹)的FIV, FIV又來自馬,層層向上追溯,試圖揪出AIDS的罪魁禍首。除了歷史的回溯,作者也從病毒的有性生殖探索病毒為什麼深化它的毒性,加強它對宿主免疫系統的破壞力,最終致人於死,病毒的狡滑個性,在此展露無遺。但是,人類對大自然的大肆破壞,恐怕才是這些生存受到威脅的不起眼病毒,對人類的反撲。
19 愛滋病防治工作手冊 =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nual /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編 衛生署疾管局 2009 412.454026 2030 2009 Basic bookpic   本片以紀錄片拍攝方式呈現愛滋感染者生活紀錄及心情感言。   九孔,感染愛滋病毒七年,用藥不太乖, 但免疫指數一直維持的不錯,個性活潑愛現。   小業,今年初因治療眼疾檢驗出感染愛滋,父親不讓他回家,現在住在楊姊關愛之家。   小眉,因骨盆腔發炎,驗出愛滋,年初丈夫過世後,每天得吃四顆安眠藥才能入眠。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20 愛滋病學 = AIDS medicine / 洪健清,張上淳,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愛滋病防治中心編著 健康文化 2006 415.6 1030 2006 Basic bookpic    根據統計,西元1984年至2005年間,本國籍之愛滋病例累計通報10,158人,而新增通報數毒癮患者所佔比例,從2003年的8.7%,提高至2005年的71.5%,毒癮愛滋及跨族群感染之發展趨勢,將使一般社區中的愛滋病患迅速增加,醫護人員隨時都可能碰到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情境,因此所有醫事人員都應該確實的認識、瞭解愛滋病相關的最新知識。   本書所有作者均是一時之選外,不但是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及學生不可或缺的中文教科書,對一般想深入瞭解愛滋病的民眾及臺灣愛滋病的診療、防治也有很大的助益。
21 愛滋病諮商與篩檢專業人員手冊 = HIV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編 衛生署疾管局 2006 415.6026 2030 Basic bookpic   民國73年國內發現第一例愛滋病毒感染者後,臺灣地區感染人數不斷攀升,近3年來藥癮個案成為愛滋感染主要受害者,政府單位與民間團體運用各式資源投入防治工作,加強民眾正確的認知及態度,來面對愛滋病這個無法完全治癒的慢性傳染病,有危險性行為者,及早接受篩檢、改變危險行為,才是保護自己及伴侶的最好方式。良好的篩檢,前後諮商是關鍵步驟,篩檢前提供諮商,除可解釋篩檢的意義及各種可能結果,並對檢驗結果預先進行準備;篩檢後諮商,可針對檢驗結果,告知受檢者結果的同時,同步提供各項對策,包含情緒調適及行為改變等相關訊息,給予相關的醫療資源之運用。本手冊期望能提供第一線的愛滋防治工作人員,面對民眾進行愛滋病毒篩檢時的參考指引。
22 愛滋病檢驗及治療指引 =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IV/AIDS /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編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2008 415.238 2030 2008 Basic bookpic    歐美國家針對HIV / AIDS的治療早即有供醫療人員參考的Guideline,臺灣直到民國95年才由疾病管制局委託臺大醫院愛滋病防治中心及臺灣愛滋病學會研擬臺灣的「愛滋病檢驗及治療指引」經由學會召集專家學者經過幾次的討論後,訂定了包括「成人HIV / AIDS患者之抗病毒藥物治療指引」、「成人HIV / AIDS患者之病毒量與CD4淋巴球數檢驗指引」、「成人HIV / AIDS患者之伺機性感染疾病預防及治療指引」、「避免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之治療建議指引」、「兒童愛滋病毒感染之臨床表徵、診斷與治療」等章節之檢驗與治療指引,提供臨床醫事人員及業務相關人員一致之診療處理程序。
23 愛像非洲一樣寬 / 梅麗莎.費.葛林(Melissa Fay Greene)著; 黃中憲譯 大塊文化 2007 415.6 4444-2 Basic bookpic   以小說般的戲劇張力,加上新聞報導的犀利觀察,本書描繪了一個非洲婦人如何在愛滋病的風暴之中,努力拯救自己國家的孩童。   哈雷格雯‧帖費拉住在衣索匹亞的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她以為生活將會一直平凡和樂——直到她先生因心臟病猝逝,幾年後她二十三歲的女兒也病逝——後來知道那種病叫做「愛滋」。哈雷格雯傷慟欲絕,她向天主教信仰尋找寄託,打算從此遁世。但上天不願見到她就這樣終老。有天,教堂裡的神父領著一個孤兒來問她:能不能收留這孩子?人生失去重心的哈雷格雯,由於照顧這孤兒而得到活下去的力量。幾個月後,教堂神父又帶來一個孤兒托她照料。   消息傳開,人們找上門來,一個又一個孤兒陸續進入哈雷格雯所住的樸素磚房:警察帶來棄嬰;一個自知死期不遠的年輕媽媽,抱著自己新生寶寶來敲門;一對祖父母過得太窮太苦,不得不把一對孫兒和孫女放在她家門口。對於因罹患愛滋而被社會排斥的人來說,孩子是他們捨棄不了的寶貝,而哈雷格雯的家是他們最後的希望。   就這樣,哈雷格雯養育了六十名孩童。她開始見識到愛滋病如何毀滅無數家庭、逐步侵蝕她的國家;到2005年,在全球愛滋病患者中,每十一人裡有一個是衣索匹亞人;衣索匹亞有一百萬名孩童由於父母死於愛滋而淪為孤兒,數目居世界第二。   這個故事,說的是疾病、貧窮與近乎絕望的黑暗;這故事也是關於善意、付 出永遠不放棄。在說故事的同時,本書追蹤了愛滋病成因、愛滋治療的進展、衣索匹亞近代史,以及非洲為何淪為愛滋的戰場。作者帶著熱情與冷眼,發現問題、追蹤事件,但她沒有忘記關懷人的失落與盼望。這本書會帶領你走進一個你不知道的世界,讓你懂得關心陌生人的命運。
24 熊哥叔叔 = Bear cub / Miguel Albaladejo, Salvador Garcia Ruiz編劇; Miguel Albaladejo導演; Juan Alexander製作 聯影企業 2010 (VV) 987.83 7175 Basic bookpic    貝卓是一位充滿吸引力的牙醫同志,在他的感情世界中總是無拘無束、瀟灑一人,不習慣負任何的責任。直到有一天,姊姊帶著小孩來拜訪,希望貝卓能在她與男友前去印度度假的期間,幫她照顧9歲的伯納多,從未單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貝卓,卻要接下這個重責大任?   然而,他的生活一直以來都是不停歇的狂歡派對,現在卻要徹底改變他的生活模式? 這一切只為了樹立良好大人形象,給伯納多一個正常的生活及學習環境。於是,情感放蕩的貝卓收斂他的玩心,不想讓小孩看到一位大人放蕩不羈的社交生活,更別說是男同志的情感生活了,他決定留下好印象,當一個盡職的家庭煮夫。   然而,就當這一切都按照計畫上了軌道,來自印度的噩耗打亂原來的如意算盤,貝卓得知他姊姊與男友,在印度因為涉及毒品交易而遭逮捕,得在監獄待個幾年。然而當初姊姊托付貝卓照顧伯納多的約定,看來必須延長,而且還不知道得延長多久....伯納多的教養問題以及學校教育的種種問題,一下子讓貝卓無法應付,舅舅與外甥兩人的相依為命,讓貝卓體驗到親情以及大人與小孩間的特殊情誼,甚至比父子還更親密,這樣的親情溫暖讓貝卓徹底轉變…。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25 戰疫 : 台灣流行疾病. 9. , 烙印灼身-愛滋病 / 華岡興業基金會製作; 公共電視臺監製 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2007 (VD) 412.4 6304 disc9 Basic bookpic   臺灣第一部完整系列報導臺灣流行疾病歷史與現況的紀錄片「戰疫─臺灣流行疾病」,耗時兩年製作。本節目不僅將傳染病可怕的穿透力和致命情況,忠實呈現給觀眾,也將臺灣百年來對流行病抗爭的故事,透過影像震撼傳達,您不能錯過!   本節目共分九集,以臺灣本土發生過的流行疾病別劃分集次,尤其是以臺灣地區特有的流行,如「八掌溪流域的烏腳病」、「台灣國病---B型肝炎」,或是在抗疫里程碑上具有特殊意義之「台灣根除的小兒麻痺」、「即將走入歷史的痲瘋病」尤顯其紀錄價值!而「捲土重來的古老傳染病---肺結核」、「舊源新變的二十世紀新傳染病---愛滋病」等,都使節目內容形式多樣化,且具完整性。 第9集:烙印灼身-愛滋病介紹   什麼樣的疾病可以以「愛」為名,卻徹底摧毀或剝奪了患者愛人與被愛的權利?什麼樣的疾病可以附身於「天譴」之說,深刻考驗著潛藏在人心深處的傲慢與偏見? AIDS,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臺灣社會的發展正如同其中文譯名的演化,從「愛死」到「愛滋」,從無知、陌生、恐懼、排斥到逐漸有正確的認知,每一位不幸被病毒侵襲的帶原者與發病者,都必須走過生命中最狂亂的風暴、最陰暗的幽谷與最孤絕的絕境----死亡的人也許死於疾病,也許死於放棄、孤立或歧視所帶來的自我毀滅,存活的人背負著無法對人訴說的苦難,繼續掙扎求活,在沈淪與希望間找尋光亮...-   很少有一種疾病,在防治的歷史上,參雜有如此多來自於宗教、道德、人權、性別認同、兩性平權等多種領域的議題,這,是21世紀,在人類自認已經進入文明社會之時,愛,在愛滋蔓延時,仍處處考驗著人性的脆弱與虛妄。當病毒勉力求生時,「心魔」也悄悄在人群中擴散,如果還有明天----尊重與關懷能夠使「愛」滋生,讓愛滋病患遠離歧視而擁有更完善的就醫環境嗎? 註:請至四樓多媒體學習中心使用。
26 聽,希望在唱歌 : 「愛與接納」傳染病病患的故事 /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編 衛生署疾管局 2006 415.2307 1440 Basic bookpic   本書敘述12位傳染病病患的患病過程與和社會互動的經歷,分別是7位愛滋病患者與5位肺結核患者,從他們自立自強與得到來自家人、朋友、醫師、支持團體、政府相關單位的愛與接納,終於度過人生難關;尤其以許多實例釐清一般人對愛滋病與肺結核在傳染途徑與傳染方式上的錯誤認知,導入正確衛教知識,使大眾不再無知地恐懼傳染病,恢復病患應有的人權。12篇故事讀來溫馨感人,極具啟示與教育意義。
  • 臺灣大學
  • 臺大總圖
  • 臺大醫學院
  • 臺大公衛學院
  • 臺大醫院
  • 臺大癌醫中心醫院
  •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 聲明事項
  • 總機:(02) 2312-3456
  • 流通服務分機:62207
  • 參考諮詢分機:62208
  • 傳真號碼:(02) 2392-0696
  • 地址:100臺北市仁愛路一段 1 號
  • Mail:medlib@ntu.edu.tw
  • 更新日期:2021/04/19
  • 網頁維護:曾蘭棋

© Copyright 2014 by NTUML. All Rights Reserved.

97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版權聲明: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圖書館全球資訊系統內以任何媒體呈現之所有內容,包括文字、音訊、視訊及版面設計,著作權屬國立臺灣大學醫學圖書館。任何形式之轉載,請先與我們聯繫。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聲明:
讀者於本網站線上報名課程所填入之個人資料,僅供內部統計之用,並不做其他用途。
本網站內若有超連結至其他非屬臺灣大學或臺大醫院之網址,將以另開新視窗之方式開啟瀏覽器,不再另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