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醫學圖書館
☰
  • 回首頁
  • 網站地圖
  • English
  • 常見問題
  • 學校教職員
  • 醫院職員
  • 學生
  • 校友
  • 訪客
  • envelope-for-email=link
  • 館藏資源
    • 查館藏
    • 醫圖新進館藏
    • 休閒書刊
    • 醫學人文圖書
    • 主題館藏
      • 核心館藏
      • 教師指定參考書
    • 臺灣近代醫療文物資料庫
  • 電子資源
    • 電子期刊
    • 資料庫
    • 電子資源App專區
      • APP一覽表
      • APP使用指引
    • EndNote
    • 校外連線設定
    • 無線上網設定
    • 網路資源
      • 實證醫學網路資源
      • 時事網路資源
    • 醫院同仁如何申請學校Email
  • 讀者服務
    • 查詢個人借閱紀錄
    • 閱覽服務
      • 入館證件
      • 申辦臺大醫圖借閱證
      • 借還書 / 續借 / 預約
      • 逾期還書
      • 圖書遺失 / 損壞賠償
      • 視聽資料閱覽服務
      • 讀者違規處理辦法
      • 閉架資料調閱
    • 取得期刊文獻
      • 期刊服務
      • 校內期刊代印
      • 校外人士文獻傳遞服務
    • 館際合作
      • 館際合作基本說明
      • 期刊文獻快遞服務(JADE)
      • 全國文獻傳遞服務系統
      • 館際合作借書證服務
      • 三校借書一卡通用
      • 臺大 - 北榮文獻代印服務
    • 校內圖書代借
      • 校內圖書代借
      • 分院及癌醫校內圖書代借
    • 圖書推薦服務
    • 參考諮詢
    • 學習共享空間
      • iSpace 空間管理系統
      • 使用規則
      • 陽光角落
      • 開放討論區
      • 討論室
      • 會議室
      • 視聽展示區
      • 樂活室
      • 影音欣賞室
      • 簡報練習室
      • 資訊E檢區
      • 數位教學室
      • 創客學習區
      • 設備借用服務
      • 校外借用申請
    • 研究小間借用
    • 表單下載
    • 學位論文繳交及離校 / 離職
    • 影印/列印/大圖輸出
    • 失物招領
  • 推廣活動
    • 熱門活動
    • 圖書館利用講習
      • 利用講習說明
      • 講習課程報名
      • 講義下載
    • 數位學習
    • 師長推薦圖書
    • 中時開卷好書
    • 醫學人文活動回顧
      • 醫學人文講座
      • 醫學人文電影欣賞座談
    • 臺大演講網
  • 教研服務
    • 學科服務
      • 服務項目
      • 學科館員
    • Open Access 期刊投稿
    • 投稿須知
    • 論文發表榮譽榜
    • 圖書採購與推薦
      • 科系/研究計畫用書
      • 圖書閱選
      • 教師指定參考資料推薦
    • 臺大學術典藏
    • 視聽資料借用
    • 校內圖書代借.校內期刊代印
      • 校內圖書代借
      • 校內期刊代印
      • 分院校內圖書代借
    • 館際合作
    • 新進教師服務說明
  • 關於本館
    • 開放時間 / 休館公告
    • 本館介紹
      • 本館簡介
      • 組織職掌
      • 業務窗口
      • 樓層配置
      • 空間改造
      • 業務統計資料
    • 捐款與招募
      • 希望工程
      • 捐款
      • 書刊捐贈
      • 行銷文宣
    • 規章辦法
    • 公共服務
    • 出版品
    • 紀念品
      • 文具類
      • 背包/提袋類
      • 服飾類
      • 醫事袍熊
      • 馬克杯
      • 販售地點
    • 消息總覽
    • 館員專區
    • 交通位置
      • 交通位置
      • 中山南路進入指引
  • 館藏資源
    • 查館藏
    • 醫圖新進館藏
    • 休閒書刊
    • 醫學人文圖書
    • 主題館藏
      • 核心館藏
      • 教師指定參考書
    • 臺灣近代醫療文物資料庫
  • 電子資源
    • 電子期刊
    • 資料庫
    • 電子資源App專區
      • APP一覽表
      • APP使用指引
    • EndNote
    • 校外連線設定
    • 無線上網設定
    • 網路資源
      • 實證醫學網路資源
      • 時事網路資源
    • 醫院同仁如何申請學校Email
  • 讀者服務
    • 查詢個人借閱紀錄
    • 閱覽服務
      • 入館證件
      • 申辦臺大醫圖借閱證
      • 借還書 / 續借 / 預約
      • 逾期還書
      • 圖書遺失 / 損壞賠償
      • 視聽資料閱覽服務
      • 讀者違規處理辦法
      • 閉架資料調閱
    • 取得期刊文獻
      • 期刊服務
      • 校內期刊代印
      • 校外人士文獻傳遞服務
    • 館際合作
      • 館際合作基本說明
      • 期刊文獻快遞服務(JADE)
      • 全國文獻傳遞服務系統
      • 館際合作借書證服務
      • 三校借書一卡通用
      • 臺大 - 北榮文獻代印服務
    • 校內圖書代借
      • 校內圖書代借
      • 分院及癌醫校內圖書代借
    • 圖書推薦服務
    • 參考諮詢
    • 學習共享空間
      • iSpace 空間管理系統
      • 使用規則
      • 陽光角落
      • 開放討論區
      • 討論室
      • 會議室
      • 視聽展示區
      • 樂活室
      • 影音欣賞室
      • 簡報練習室
      • 資訊E檢區
      • 數位教學室
      • 創客學習區
      • 設備借用服務
      • 校外借用申請
    • 研究小間借用
    • 表單下載
    • 學位論文繳交及離校 / 離職
    • 影印/列印/大圖輸出
    • 失物招領
  • 推廣活動
    • 熱門活動
    • 圖書館利用講習
      • 利用講習說明
      • 講習課程報名
      • 講義下載
    • 數位學習
    • 師長推薦圖書
    • 中時開卷好書
    • 醫學人文活動回顧
      • 醫學人文講座
      • 醫學人文電影欣賞座談
    • 臺大演講網
  • 教研服務
    • 學科服務
      • 服務項目
      • 學科館員
    • Open Access 期刊投稿
    • 投稿須知
    • 論文發表榮譽榜
    • 圖書採購與推薦
      • 科系/研究計畫用書
      • 圖書閱選
      • 教師指定參考資料推薦
    • 臺大學術典藏
    • 視聽資料借用
    • 校內圖書代借.校內期刊代印
      • 校內圖書代借
      • 校內期刊代印
      • 分院校內圖書代借
    • 館際合作
    • 新進教師服務說明
  • 關於本館
    • 開放時間 / 休館公告
    • 本館介紹
      • 本館簡介
      • 組織職掌
      • 業務窗口
      • 樓層配置
      • 空間改造
      • 業務統計資料
    • 捐款與招募
      • 希望工程
      • 捐款
      • 書刊捐贈
      • 行銷文宣
    • 規章辦法
    • 公共服務
    • 出版品
    • 紀念品
      • 文具類
      • 背包/提袋類
      • 服飾類
      • 醫事袍熊
      • 馬克杯
      • 販售地點
    • 消息總覽
    • 館員專區
    • 交通位置
      • 交通位置
      • 中山南路進入指引

首頁 > 推廣活動 > 師長推薦圖書 > 精神健康增能活動月-書展

推廣活動
  • 熱門活動
  • 圖書館利用講習
  • 數位學習
  • 師長推薦圖書
  • 中時開卷好書
  • 醫學人文活動回顧
  • 臺大演講網
精神健康增能活動月-書展
推薦老師:精神部曾美智醫師

        過去50、60年來,台灣的心理衛生工作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種種人倫悲劇等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在在呈現一個「腦力不濟,不足以應付高壓力生活情境」的現象。此外,政府的衛生政策走向亦從注重醫療服務轉為促進民眾健康,以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代替過去傳統的診斷與治療,希望藉由相關健康促進措施的推動,改變醫院過去以治療為主的組織文化,同時促進醫院工作人員、病人及其家屬心理及身體的健康,建立一個健康的醫院環境。

        有鑑於此,臺大醫院特於95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舉辦的「精神健康增能活動月」,並商請精神部曾美智醫師自本館相關館藏中挑選出40種中文圖書,於本館師長推薦圖書資料區分2批展出。期望透過本次的活動,讓每位同仁均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保養頭腦、免除煩惱的精神健康生活方式,使每個人均能在繁忙醫務工作中,自我實踐,又能堆疊個人人生幸福,更能使全體員工樂群合作,活出優質生命之境界。

推薦書單 >> 按書名字母筆劃順序排列,歡迎讀者借閱

您可以透過搜尋框搜尋 (至少2個字以上)。

編號 書名 /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索書號 適用等級 摘要
1 OFF學會玩才會成功:下班後的生活決定你的競爭力 / 大前研一著;陳柏誠譯 大和 2006 177.2 / 4081 Basic bookpic 全球聞名的商業及企業策略大師大前研一首度提出「OFF學」。「ON」與「OFF」不僅是字面上大略的(工作)與(休閒)之分;更重要的是,大師具體揭櫫OFF能力落差的人,將造成思考力的落差,對自己專業的培養、對事業的開創、對家庭的生活終將缺乏想像與願景、一生勞碌努力沒有頭緒,成為「三無運動家」--無時間、無金錢、無心情;或終淪為企業的工具,儘管成就所謂的事業版圖或是錦衣玉食,終究還是變成無法讚賞人生的人。
2 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 / 葛文德(Atul Gawande)著;廖月娟譯 天下遠見 2003 416 / 4402 Basic bookpic 外科醫師的書寫風格一向是華麗的、英雄色彩濃厚的,本書反其道而行,以最低調但犀利的筆法觸及每一個外科醫師內心最痛處,勇敢面對每一個醫師都可能碰見的噩夢:併發症、醫療糾紛、名利的誘惑,更多時候是自己面對疾病的無能為力。本書是作者做一個外科醫師,最深刻的反省。很少醫師有這樣的筆和這樣的心。這種低調而悲天憫人的寫法,使得醫學與醫師得以脫離不完美的宿命,得到昇華。
3 人生四季之美 / 日野原重明著;高淑玲譯 天下文化 1995 191.931 / 6067 Basic bookpic 對於生,我們無權選擇,對於出生後的每一個日子,我們可以努力、累積,呈現生命的美麗。作者一生行醫、德高望重,在75歲時,將個人的體悟與對眾生的觀照融合,寫下這本充滿生命智慧的好書,改變了我們看待生死的態度。書中故事溫馨動人,扣人心弦;引證聖賢語錄,處處充滿哲思,讀完之後令人豁然開朗,從而珍惜生命、經營人生!
4 天天好眠活到老:教你睡好覺 / 提摩西 J. 夏普作;梁秀鴻譯 時報文化 2004 411.77 / 1033 Basic bookpic 本書作者為臨床心理學家與講師,以健康的睡眠植基於健康的生活型態為觀點出發,在本書中針對現代人的睡眠困擾,提供了十項有效的生活策略,包括「以睡眠為優先」、「注意飲食」、「積極運動」、「學習放鬆」、「建立睡眠規律」、「發展健康想法與控制焦慮」、「做好時間管理」、「克服情緒、人際與慢性健康問題對睡眠的負面影響」等,以及如何因應輪班工作、時差反應、家裡有新生兒時可能會發生的睡眠干擾,全方位提供各種方法,幫助讀者改善睡眠生活的質量,而能擁抱健康、神清氣爽。
5 天使走過人間:生與死的回憶錄 / 伊莉莎白.庫德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著;李永平譯 天下 1998 419.952 / 0024 Basic bookpic 伊莉沙白‧庫伯勒‧羅斯是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以著作《論死亡與臨終》引起國際重視而聞名全球。她曾協助無數瀕死病患安詳面對死亡,晚年更致力於愛滋病感染兒的關懷與照料。這本書就是她在生命的餘暉中回顧自己一生的真情告白。本書共分為四部,分別記錄她少年、壯年、中年及老年的多采人生。閱讀她獨特堅韌、充滿爭議但又充滿啟發的生命故事,就像是經歷一場豐富的心靈之旅。(
6 天使花園的園丁=Gardeners in angel's garden / 李來涼等著 華成 2001 419.9232 / 4043-1 Basic bookpic 國內第一本「護理人員專訪」之著作!內容忠實呈現從事護理工作者的心路歷程,有喜有悲,透過文字的力量,我們看到了在生命的更迭起伏中,如何讓「護理」改變自己、影響他人。
7 少女翠兒的憂鬱之旅 / 翠西湯普森(Tracy Thompson)著;周昌葉譯 董氏基金會 2002 415.945 / 3684 Basic bookpic 「少女翠兒的憂鬱之旅」作者翠西湯普森13歲的時候,曾遭遇重大車禍,導致顏面傷害。耶摩里大學(譯者:Emory University)畢業後,任職於亞特蘭大的週刊新聞社,之後,轉任亞特蘭大媒體機構。在職期間,她的連載報導曾列普立茲獎入選;更於1989年擔任華盛頓郵報記者,任職至今。她將自己憂鬱症的經驗在本書中坦然陳述,詳載從少女到中年與憂鬱症共處的過程,在生命中如何極力拚鬥那個強力的對手~憂鬱症以及不知不覺間燃起的自殺衝動,這是一本克服疾病後的心境與追尋人生的真實紀錄。
8 火線贏家:化壓力為競爭力的創新領導策略 / 戴爾.科里(Dale Collie)作 麥格羅.希爾台灣分公司 2005 494.35 / 2460 Basic bookpic 1.實戰經驗豐富:作者不僅曾經歷過沙場上生死攸關的高度壓力,也曾在兩家名列《財星》500大的企業擔任業務經理,同樣經歷著商場上高度競爭的壓力。結合這兩種不同領域的豐富經驗,作者所提出的創新策略更具有說服力和可執行性。2.說明具體:從具體的例證中,讓讀者更輕易地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觀念,及如何確實執行壓力的管控。3.面面俱到:本書一開始談論何謂壓力、壓力「長」什麼模樣、壓力源,循序漸進地討論到管控壓力的各種策略和執行方案。讓讀者在面對壓力時,可以深思自己該從何處著手才能對症下藥。
9 你可以更靠近我:教孩子怎樣看待生命與死亡 /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Kubler-Ross, Elisabeth)著;林瑞堂譯 張老師 2000 191.9 / 2744 / 2002 Basic bookpic 「什麼是生命?……什麼是死亡?……什麼小孩子必須要死?」1978年一位得了癌症的9歲病童向本書的作者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醫師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在這本書裡,我們看見作者無私的愛與發光的智慧如何幫助這些受苦受難的孩子,讓他們安詳的面對死亡與生命中的風暴;如何撫慰無數臨終病患親屬的心;如何幫助他們失去摯愛的傷痛,並教導成人如何使用象徵性語言與受苦難的孩子溝通,進而幫助他們完成心中未完成的事……
10 希望:戰勝病痛的故事 / 古柏曼(Jerome Groopman)著;廖月娟譯 天下遠見 2005 410.26 / 4046 Basic bookpic 本書為哈佛醫學院教授古柏曼繼《第二意見》後又一力作。古柏曼研究血液腫瘤學三十年,書中他以一個個病人的故事為例,探究「懷抱希望」在治病過程中扮演了何種角色,以及如何影響治療。古柏曼坦率分享自身的失誤和成功經驗,他也進一步解釋,「希望不是來自盲目的樂觀,而是根據鮮明的事實」。在本書後面幾章,古柏曼透過科學界對安慰劑的研究,來說明身心密切關聯是有確切證據的。
11 快樂就健康 / Robert Ornstein, David S. Sobel著;洪蘭譯 遠流 2001 411.1 / 7764 Basic bookpic 運用我們身體和心智自然的力量就能增進我們的健康。《快樂就健康》利用醫學上、生物學上及心理學上最新的研究發現,本書兩位著者──一位是知名的大腦研究者,另一位是預防醫學的專家──提出了以最少的努力與最多的快樂來維持我們健康的新方法。這個關鍵就是在於快樂的原則(pleasure principle)──這是大自然提醒我們的方式,我們所喜歡的很可能是對我們有益的。從擁抱中所得到的快樂,從觀看你最喜歡的球隊有完美的表現中,從大笑中,甚至從滑稽的電影中所得到的樂趣,都可以幫助我們打敗病菌,而對健康有良好的助益。偶爾吃一頓豐富的牛排、薯條大餐,並不會如你想像的那樣致命。
12 我在谷底看見陽光:勇敢面對生命中的情緒起伏 / 吳美慧作 早安財經文化 2004 415.994 / 2685 Basic bookpic 我是吳美慧,曾經是一位財經記者,現在擁有一家經營業績不錯的公司。但我是躁鬱症患者。我花了將近八個月的時間,終於寫完了這本書,它不只是闡述一個躁鬱症患者的病史,「而是在得知自己是一個患者之後,如何去坦然面對「生病」的事實?怎麼去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以及如何建構新的觀念與價值,找到生命持續的動力與意義?」
13 我還活著:潛水鐘之愛 / 菲利浦.維岡(Philippe Vigand),史蒂芬妮‧維岡(Stephane Vigand)作;林舒瑩譯 水晶 1998 876.6 / 2077 Basic bookpic locked-in syndrome:閉鎖症候群。幾個月前,尚‧多明尼克‧鮑比在他的新書《潛水鐘與蝴蝶》中向我們揭示了這個病名的可怕面目:除了智力與精神意識未受傷外,全身癱瘓,既不能言語,也無法動彈。七年來,菲力浦‧維岡也是一個〝閉鎖症候群〞的患者,不能動彈也不能說話,他用他的眼睛與這個世界溝通。1995年,他靠著攝影機的輔助,在特製的電腦前,開始敘述這個無形的地獄,與他為求生存及重回他所愛的人身邊所作的奮鬥。
14 沒有臉孔的人 / 約拿罕.柯爾著;何穎怡譯 新新聞文化 1998 398 / 4110 Basic bookpic 是的,有些人真是這樣。他們失去了正常的臉、正常的表情能力。原因?絕對不會是心情不好。情況可能導因於腦性麻痹、帕金森氏症、先天視障、自閉症、顏面傷殘…等等,臉上的肌肉不再能隨著意志而牽動──英國神經生理學家約拿罕 柯爾稱他們為「臉部功能障礙患者」。愉快的時候不會笑?氣憤的時後不能睜眼怒視?悲傷的時候無法流淚?…我驚恐地想像著,在這樣的生命裡會多孤獨?翻開書,各式臉部表情障礙者娓娓訴說著自己患病後的心情,每個受困在「面具」下的靈魂告訴了人們,失去臉部表情終將威脅到自我存在感和人際關係,也同時讓人們了解,靠著尊重和耐心傾聽,依然有可能打開隱藏在面具下的情緒窗口…。
15 美好人生的摯愛與告別:一對愛侶的真實故事 / 海倫.聶爾寧(Helen Nearing)著;張燕譯 正中 1993 785.28 / 1013 / 1013 Basic bookpic 這本書的作者海倫.聶爾寧(Helen Nearing)女士是一位具有高度毅力的特殊女性,這本書不僅是簡樸生活的典範,更與《農莊生活手記 The Goods Life 新時代思潮的先鋒探險》(聶爾寧夫婦橫跨一甲子自給自足的農莊生活手記,是60年代「回歸自然運動」風潮的發軔,是20世紀末新生活主張的先聲。)同為新時代的重要著作,更是一本研究克里希那穆提這位靈性導師的唯一一本中文非正面性評價的介紹,海倫是一個相當不願意公開自己隱私的人,很少向別人談論自己的私事,在年老時將她與克氏六年的戀情公開是因為:「我的生活毫無疑問受到他的影響,而且我和他的關係在一些出版的小說和他人回憶錄中都有論述,不過這些論述時有歪曲或不妥之處。」其實這個部份只有短短一章約50頁,而這本書被列為生死學的重要經典,因為聶爾寧先生最後選擇了自然的死亡,這是本真正感人的重要經典,重要之處是跨越了許多面向。
16 時鐘的眼睛 / 克里斯多夫.諾藍著;洪凌譯 時報文化 2000 873.57 / 0444 Basic bookpic 在 1987 年剛出版時,《時鐘的眼睛》名列為年度最佳書籍。本書道出一個在出生時由於缺氧而瀕臨死亡、卻以腦傷的殘障形體存活下來的主角,被囚困於靜默與癱瘓世界的絕佳敘事。在這本童年往事的自傳體小說,透過約瑟夫.麥翰的眼光,克里斯多夫.諾藍以文字來展演一則突破自己如繭藩籬的故事。無論是與威權作戰,為自己爭取受教育的權利,或是首次出外郊遊,諾藍的故事帶有讓人屏息的張力。他敘說了某些勝利的時刻:當他成功地藉著安裝在頭上的「獨角獸尖角」學會打字,他第一本書的出版;此外,也有令人痛楚的時刻:無法控制自己四肢的孩子體會到的屈辱感;巨大的悲傷時刻:他最要好的朋友之死。以單純的家人場景與關係為經緯,諾藍以他強烈有力的敘述與坦承的機智,將這些素材揉合起來,造出一個他獨有的天賦與世界。
17 張天鈞的名畫診療室 / 張天鈞著 時報文化 2001 410.46 / 1118 Basic bookpic 在本書中,對藝術有深厚素養的台大名醫師張天鈞教授,以興味盎然的名畫解讀角度切入,從觀察畫作、敘述名畫的軼事典故、從而捕捉畫面所透露出的訊息,探討畫中人物或畫家本身的病狀,提供預防疾病之道及養生方法,帶你一窺奧妙的醫療世界。
18 從創傷到復原 / Judith Herman作;施宏達,陳文琪譯 遠流 2004 178.8 / 4460 / 2004 Basic bookpic 我們的社會存在有一些暴行,這些暴行破壞社會規範的程度,巨大、可怕到人們無法大聲說出來,終究造成了「無法言宣」的潛意識創傷。無論受虐兒、親子亂倫、家庭暴力、強暴、戰爭殺戮,造就人類社會有形與無形的對立和崩壞;倖存者、見證者、加害者、治療者互不信任、不建設,最終廢棄了個人與團體的活躍生趣。創傷研究經過百年的歷程,先後體現傳統醫學對受害者的誤判、社會大眾的誤解、創傷的形成機制和復原的困難,本書是期待揭露這些公開的秘密,徹底走出創傷陰影之作。
19 莫札特效應:音樂身心靈療法 / 唐.康貝爾(Don Campbell)著;林珍如,夏荷立譯 先覺 1999 418.986 / 0061 Basic bookpic 選擇不同的音樂,可以加快或放慢我們的腳步。在寒冷的冬天,聽一曲節奏情強烈的音樂,會讓你感覺溫暖起來;在炎熱的夏天,聽一曲悠揚的音樂,會使你感覺清涼舒暢。近年來流行的葛利果聖歌,可以減少壓力,適合在讀書及冥想時聆聽。穩定、充滿秩序的巴洛克音樂如巴哈、韓德爾、韋瓦第,可以刺激讀書或工作時的心態。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可以排解負面的情緒,刺激荷爾蒙分泌,減少疾病發作的因素…本書是探索聲音和音樂治療的最佳指導手冊。
20 陪他走過迷霧森林 / 維多利亞.席康達(Victoria Secunda)著;陳義隆譯 平安文化 2001 415.95 0003 Basic bookpic 精神疾病患者不用坐輪椅,不戴助聽器,也不拿柺杖;既讓人看不到,也摸不著,是所有疾病當中最讓人迷惑的一種隱形疾病。然而對患者家屬而言,傷害、痛苦與影響從來都不是隱形的……。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的維多莉亞‧席康達以親身的經歷,深切了解身為精神疾病家屬的痛與需求。親身採訪了117位家屬及病患的『證言』,以痛澈人心的真實案例為『經』,配合相關書籍理論為『緯』,交織呈現出這群不為人知的『受害者』在生活與精神上所面臨的困境,甚至因此造成人格與人生的重大轉變。並積極提供實際的知識與因應措施,從回溯過去,學會說不『不』等等,為病患家屬對自身的害怕與疑惑找到解答與安定的力量!!
21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著;白裕承譯 大塊文化 1998 191 4415 Basic bookpic 本書作者在昔日恩師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每星期二到老師家看他、這位誨人不倦的老師墨瑞.史瓦茲,面對著死亡一步一步逼近,不僅自己勇敢面對,窮究其多面的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柔軟了米奇因世故而僵硬的心,讓他重新看待生活。也許你和作者一樣,年輕時曾遇到過這麼一個人,他比你年長,有耐心又有智慧,懂得你年輕徬徨的心,教導你為人處世之道。但是,你後來與他斷了連絡,獨自在人生路上奮鬥,你的視野變窄,你的夢想褪色。再沒有人在你身邊為你指引方向,告訴你生命的路怎麼走。
22 割腕的誘惑:停止自我傷害 / 史蒂芬.雷文克隆(Steven Levenkron)作;李俊毅譯 心靈工坊文化 2004 415.95 1004 Basic bookpic 本書帶領讀者穿越自傷個案的私密心理歷程,了解每一個個案特殊的過往經歷、動機以及傷害自已的複雜心境。自傷者是以刻意製造身體的苦痛,來解決精神層面的痛苦與折磨;藉由血液的流失,來尋求心靈的慰藉。換句話說,疼痛與自我傷害,是用來轉移心理創傷的方式,可說是一種「苦澀的藥物」。想了解人們為何會一再傷害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仔細聆聽他們的心聲。本書以豐富的個案故事、深入淺出的專業觀點,來幫助老師、父母、精神科醫師及輔導界人士,對自我傷害行為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幫助個案展開「重建」與「療癒」的歷程。
23 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 / 納但尼爾.拉胥梅耶(Nathaniel Lachenmeyer)著;賴慈芸譯 大塊文化 2003 415.95 5014 Basic bookpic 本書描寫作者至親罹患精神疾病的實事,不濫情卻自然深刻感人。一九七八年,查爾斯還是個社會學教授,與妻子和九歲的獨子住在紐約郊區,生活幸福。沒有人想到,不過短短數年之間,精神分裂症奪走了一切:他的清晰心智、事業、家庭。他甚至失去棲身之所。一九九五年,作者接到父親的死訊,開始發願追溯父親一生惶然而孤獨的行跡。
24 當所愛的人有憂鬱症:照顧他,也照顧好自己 / 蘿拉.艾普斯坦.羅森(Laura Epstein Rosen),哈維亞.法蘭西斯可.阿瑪多(Xavier Francisco Amador)作;魏嘉瑩譯 張老師 2003 415.998 / 6040 Basic bookpic 憂鬱浪潮襲來,小孩、青少年、成人、老人無一倖免。美國也是如此,美國每年約有二千位4~5歲的兒童自殺,1500萬人受重鬱症折磨,200萬罹患躁鬱症,3~4%的人口有輕度憂鬱症。目前台灣書市有近20本針對憂鬱症患者而寫的書,可見此症的流行度。但是如果你的痛苦源自所愛的人--伴侶、父母、孩子、朋友--得了憂鬱症,該怎麼辦?因此,本書作者將寫作對象轉向憂鬱症患者週遭的人。一方面,憂鬱症影響人際關係的層面極為深廣,透過本書他們想幫助這些憂心惶惑的人學習最佳處遇策略;另一方面,現今對於憂鬱症的藥理治療狀況頗佳,但是最大的困難在於此疾病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這也是憂鬱症患者四週親友可以出力最多之處,如此方可真正落實憂鬱症的預防、辨識和治療。
25 跨越紅線 一名:外科醫師的自省與人道關懷 / 理查C.卡爾(Richard C. Karl)著;陳明堯譯 原水文化出版 2006 416.07 / 2110 Basic bookpic 手術室外地面上的那道紅線,是一般人不可跨越的「禁區」。醫師的專業、自信與挫敗,病人的無助、脆弱與韌性交錯登場, 上演著重生的喜悅,以及不得不宣告放棄的無奈!外科醫師,請記住:患者要的不只是你的本事、專業、地位和外表,身為患者的我以及所有的患者要的是你們充滿人性的眼神,懷抱著安慰、憐憫、誠懇之情,而且最重要的是把心放在那裡。
26 電影中的醫學世界 / 葉炳強編著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2000 410.16 / 4491 Basic bookpic 具有教育價值的電影能表達人性的關懷,觸動哲學的省思,引發智慧的思維,讓醫學生變得更溫和;更容忍,以新的眼光省視人性與世界,也能夠協助學生發展其直覺性的了解能力,有助於培養對於生病行為的洞察力,體會病人苦境所隱含的意義。許多好的電影作品對於人類行為的描述往往十分精緻、正確而感人,讓醫學生對於人的行為產生更深入的了解,使醫學生的想像力延伸進入不熟悉的情境,看到與自己不同的觀點,認識實際生活中永遠不可能預見的人,體會他們的思想與價值觀。(摘自前台大醫學院院長謝博生序)
27 睡人 / 奧立佛.薩克斯作;范昱峰譯 時報文化 1998 415.925/ 4444 Basic bookpic 全書共20章,皆是陳述長眠病患的故事。這些特殊患者都是在1920年代罹患一種流行性睡眠疾病,一覺睡了40年,直到60年代末服用了神奇妙藥左多巴(L-DOPA),才奇蹟般地醒過來。但幾個月後,他們又一一長眠不起。作者以生動筆觸交代這些患者的背景身世,以及描述他們睡醒之間的悲喜、長年隔世後重返人間而出現的種種奇異言行與溝通方式,其中並穿插神經醫學研究者的觀察思考。
28 睡眠醫學 / 李宇宙著 健康世界雜誌社 2000 410.8 / 4033 Basic bookpic 人類為什麼需要睡眠?每天需要多少睡眠才夠?你會夜裡輾轉難眠嗎?作者帶引 大家探索睡眠、失眠,以及治療和處理原則,若你正苦於睡眠短少或失眠,本書是絕佳的完全睡眠指南。
29 精神疾病自我診斷 / 林信男等合著 華成圖書 2003 415.95 / 9530-1 Basic bookpic 美國前總統雷根為巴金森病而苦;英國哲學家艾瑞斯.梅鐸也因阿茲海默病慢慢啃食她豐沛的思想,文字最終對她不再具有任何意義;荷蘭畫家梵谷、法國雕塑家卡蜜兒也都因精神分裂而亡……科技昌明的今天,仍有不少人以為精神疾病是邪靈、鬼魂、巫術所引起……然,精神疾病是什麼,又分為哪些呢?本書邀請台大、北醫、奇美名醫以平實論述的方式,傳遞您精神疾病的正確觀念,打破您對精神疾病的迷思!
30 與自己和好:一位精神科醫師的生命看法 / 王浩威著 聯合文學 2004 848.7 / 1035-5 Basic bookpic 人們所寄望的一個美好的理想國,也許從來都不曾存在。然而活在殘酷與多情並存的真實世界裡,我們卻時時刻刻感受著幽微的觸動。歷經夢想、追尋、挫敗、恐懼或怨懟的生命,依然堅韌如小草般挺立。也許,我們需要的是從容而沛旺的精神能量,與自己和好,我們就可能跟變動的世界和好。
31 憂鬱心靈地圖:如何與憂鬱症共處 / 派翠西亞.歐文(Patricia L. Owen)作;廣梅芳譯 張老師 2001 415.998 / 7700 Basic bookpic 本書針對憂鬱症作全面性的介紹,從成因、影響、治療方式、藥物介紹一步步的說明,協助讀者認識憂鬱症,並教導讀者如何自助助人,有如一幅清楚的地圖,讀者大可按圖索驥,認識憂鬱症,進而預防、發現,並瞭解如何治療、如何面對憂鬱症。
32 與情緒共處 / 喬爾.羅勃森,湯姆.蒙特作;楊淑智譯 經典傳訊文化 1999 415.998 / 6041 Basic bookpic 憂鬱症的原因和症狀五花八門,對每個人的影響也各有不同。本書介紹無藥物的憂鬱終結法,永久而安全地遠離憂鬱,內容包括:了解自己負面情緒的起因;適當的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藉此燃燒腦內自毀性的化學物質,產生有益的化學物質;利用天然的方法,使腦內的化學組成趨於穩定的平衡狀態。
33 憂鬱年代:精神科的診間絮語 / 吳佳璇著 臺灣精神醫學會 2001 415.95 / 2621-1 Basic bookpic
34 暫時停止心跳:開心英雄的故事 / 韋恩.米勒(G. Wayne Miller)著;項慧齡譯 天下生活 2001 419.952 / 6053 / 1152 Basic bookpic 本書不僅是心臟開刀手術發展史的回顧,更是賺人熱淚的醫學故事。作者韋恩‧米勒於一次拜訪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偶然機緣下,得知開心手術之父──華爾頓‧里拉海為先天性心臟缺陷的病患奉獻一生的崇高歷史地位,進而對心臟手術發展史產生興趣。他將一般心臟醫學書籍中所遺漏的題材,諸如病患絕望家屬的心情轉折,以及當年這群勇氣可嘉的開心手術先驅奮力救人的真實事蹟,彙整為本書的故事基礎。
35 樂在工作避免過勞 / 杜宗禮等合著 二魚文化 2005 411.1 / 2241 Basic bookpic 過勞死是「長期慢性疲勞」之後,誘發的猝死,患者大都有身體脆弱因素或疾病存在,卻因為當事人不自知或不以為意,任由身體耗竭、積勞成疾,才導致病發死亡;也就是說長年過勞,可能導致疾病的急性發作;通常,病患初期的症狀疲勞是無法經由休息恢復。
36 潛水鐘與蝴蝶 / 尚-多明尼.鮑比(Jean-Dominique Bauby)著;邱瑞鑾譯 大塊文化 1997 876.6 / 2721 / 2000 Basic bookpic 1995年、鮑比還是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才情俊逸,開朗健談,熱愛人生。然而,到了年底,44歲的他突然腦幹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下左眼還有作用。在友人的協助下,靠著眨動左眼,他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寫下這本不同尋常的回憶錄。出書後二天,他去世。但他告訴世人,他被禁錮的靈魂永遠活著。
37 壓力的烙印:精神創傷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 / 道格拉斯.布里納(J. DouglasBremner)著;嚴愛鑫,鄭存明譯 商周出版 2004 415.9 / 4062 Basic bookpic 九二一地震、九一一恐怖攻擊、戰爭……這些層出不窮的重大災難,不但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失,對倖存者的身心更造成難以復原的創傷。再加上現代社會中虐待、性侵害、暴力事件的無聲蔓延,受害者的身心承受長期的巨大壓力,往往久久無法走出陰霾。在本書中,臨床精神學家布里納醫師綜合多年來的研究證據,提出重大壓力確實可能損害腦部結構,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失去正常的調節功能。他將重大壓力引起的精神疾病統稱為「創傷系疾病」,包括創傷後壓力症、解離症、邊緣型人格違常、適應障礙症、焦慮症以及憂鬱症,這些疾病都是源於壓力對腦部的傷害。
38 幫他走過精神障礙:該做什麼,如何做? / 陳俊欽著 張老師 2003 415.95 / 7528 Basic bookpic 這是一本以友善且專業口吻寫成的「精神疾病小百科」,可做為精神病患親友、助人工作者和精神科醫師的橋樑。因為精神病患不同於罹患其他疾病的人,他們大都對自己的疾病渾然不覺,必須經由親友、心理師、社工輔導員、精神科醫師等人的協助,才能得到適切與及時的診治。馬偕醫院精神科陳俊欽醫師透過本書將助人工作中與精神疾病有關的事務羅列出來,逐一介紹說明,包括如何提前發現潛在的精神疾病、協助就醫、處理突發事件、與精神科醫師合作、藥物與心理治療的效用、病患的身心困境等。
39 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的哀傷旅程 / 克里斯多福.路加斯(ChristopherLukas),亨利.賽登(Henry M. Seiden)合著;楊淑智譯 心靈工坊文化 2001 548.85 / 6744  Basic bookpic 近幾年自殺事件頻起,而由於「自殺」這種死亡方式與社會價值觀不相容,因此在遭遇心愛家人或朋友自殺後,自殺者遺族承受嚴重的心理或身體問題。本身也是自殺者遺族的克里斯多福.路加斯和心理學家亨利.賽登博士合著的《難以承受的告別》,就是專門為自殺者遺族所撰寫。書中藉由訪問個案的經歷,加上心理學的分析,不只幫助許多自殺者親友以及所有關心此事的人,對心理衛生專業人員而言,這也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籍。
40 變身女郎:西碧兒和她的十六個人格 / 弗羅拉.麗塔.史萊柏著;王溢嘉譯 野鵝 2000 415.945 / 5044 Basic bookpic 本書主角西碧兒是第一個接受精神分析的多重人格者,她具有十四個女性和兩個男性人格,每個人格有不同的思想、記憶、情感、聲音和行為模式。為什麼她從小就必須一再藉人格解離--變成另一個人來生活?她要逃避、要防衛的是怎樣坎坷的際遇和驚人的秘密?看她如何走過崎嶇而感人的旅程,重新成為完整的一個人。
  • 臺灣大學
  • 臺大總圖
  • 臺大醫學院
  • 臺大公衛學院
  • 臺大醫院
  • 臺大癌醫中心醫院
  • 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 聲明事項
  • 總機:(02) 2312-3456
  • 流通服務分機:62207
  • 參考諮詢分機:62208
  • 傳真號碼:(02) 2392-0696
  • 地址:100臺北市仁愛路一段 1 號
  • Mail:medlib@ntu.edu.tw
  • 更新日期:2021/01/22
  • 網頁維護:曾蘭棋

© Copyright 2014 by NTUML. All Rights Reserved.

97

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 

版權聲明: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圖書館全球資訊系統內以任何媒體呈現之所有內容,包括文字、音訊、視訊及版面設計,著作權屬國立臺灣大學醫學圖書館。任何形式之轉載,請先與我們聯繫。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聲明:
讀者於本網站線上報名課程所填入之個人資料,僅供內部統計之用,並不做其他用途。
本網站內若有超連結至其他非屬臺灣大學或臺大醫院之網址,將以另開新視窗之方式開啟瀏覽器,不再另行提醒。